首页 旅游知识问答正文

线

甄妃墓——天下第一柏——朱明门旧址——大庄严寺——金凤台(邺城三台遗址)——兰陵王墓——天子冢——西门豹祠


研学导师

张子欣先生是地地道道的临漳人,现居住安阳,河北临漳县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文博馆员,《临漳县志》主编,亲历邺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12年。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员,北朝史邺城研究会理事,古邺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都学会理事,安阳市古都学会理事。今年已74岁高龄,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发起人。

出发


第一站:

甄妃墓

[

地址:安阳市北关区柏庄镇灵芝村,西邻京港澳高速公路,向北与河北省临漳县习文乡靳彭城村搭界]


村名考释:


 甄妃墓所在地灵芝村,宋《相台志》为零支,清咸丰年间为灵芝和前灵芝,光绪以来为东灵芝、西灵芝、前灵芝。相传这里为曹魏灵芝园。

甄妃

故事


甄妃是三国中与二乔齐名的美女,堪称绝代芳华。知道怎么夸女孩子漂亮吗?陈寿在《三国志》里用了“非凡”二字来评价甄氏,罗贯中对貂蝉只给了八个字:“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对二乔,始终未离开“国色”两个字,而甄妃一出场,曹丕被甄妃的美貌吓呆了,剑也拿不住。你说,谁漂亮?

甄氏本来是袁绍儿子袁熙的妻子,当年住在邺城。公元204年,曹操平定冀州,攻下了邺城后,曹丕对其一见钟情,遂纳为夫人,生曹睿,就是后来的魏明帝。黄初元年,曹丕即帝位后宠信郭皇后,甄妃失宠并有怨言,招来曹丕忌惮。第二年六月,曹丕派人将甄妃毒死,草草葬于邺城。太和四年,魏明帝曹睿追谥其母甄氏为“文昭皇后”,改葬于邺南城郊外,即今天的灵芝村。增筑墓冢,扩建寝庙,题名“朝阳陵”。据说曹植写过一篇《感甄赋》,就是以甄氏为原型,这就是后来流传千古的的《洛神赋》。


其实史书里记载的甄氏不但容貌倾国倾城,而且才华横溢,是当时邺下文人集团中的才女,同蔡文姬齐名。

老嘿视频(三国第一美女):

三国里的第一美女,应该还她历史面貌......

塘上行

作者:两汉 甄宓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xie)。

莫以麻枲(xi)贱,弃捐菅(jian)与蒯(kuai)。

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甄皇后墓,位于今安阳市北关区(原安阳县)柏庄镇西灵芝村。只可惜千年过后只剩一杯黄土,衰草寒烟几度春秋。


第二站:

天下第一柏

[地址:河北省临漳县习文乡靳彭城村]


村名考释:


临漳县:

现在的临漳县,古属邺地。晋代魏,邺为魏郡治所,仍为重镇。到西晋第四个皇帝晋愍帝时,因愍帝叫司马邺,为避皇帝讳,于建兴二年(公元314年)改邺为“临漳”。临漳固然以濒临漳河为由,但“临漳”一词最早见于曹植的“登台赋”:“临漳水之长流兮,望众果之滋荣......”

习文:有习文乡、习文村,宋《相台志 临漳县村名》有修仁,明代仍之,其实作为邺都近郊之里在东魏就有,清雍正年间作习文,沿至今日。改习文,意在与漳河北岸的讲武城(由武城改)相对应,附会为当年曹操学习文化和演练武艺的两个地方。

“老柏爷”故事

这颗千年古柏就在靳彭城村头,早已远近闻名。它坐落于一座三教寺的大庙院内,供奉有释道儒三教神仙,是当地村民集资修建。相传,这里曾是曹操的南校场。曹操来视察演武,到附近的落安台下马,这棵柏树是系坐骑的,故有“魏武拴马柏”之名。当地村民对这棵古柏极为敬畏,尊称为“老柏爷”。1998年,美籍华人徐昌东先生,莅临看古柏后,捐资万元,立碑书曰:“天下第一柏”。其实有些夸张,登封嵩山书院的大将军、二将军柏,树龄皆早于此柏。


天下第一柏合影


历史谜团:

此系“曹操拴马柏”吗?从时间上推算,曹操距今近1800年之久,河北省园林专家王志英先生三次来邺考查此柏,推断年代有千年以上。但我们又不能锯断树主干通过年轮鉴定具体年代,而又无其它资料佐证,故称之为“传说”似更恰当。


第三站:

朱明门旧址

[地址:习文乡倪辛庄南、张彭城东北部一片田野上]


亲历者口述:

这里就是邺南城南门朱明门旧址。从1983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建邺城考古队,对邺城遗址开展长期考古工作。1985年邺城考古队在此钻探时,发现邺南城城墙、城门遗址。



知识补脑:邺北城和邺南城


邺北城是指曹魏时期,曹操都邺后,开始了大规模、全方位的城市建设,使邺城逐渐具备国都的功能。


邺南城在邺北城之南,紧靠北城,北城南墙即南城北墙。北魏末期丞相高欢立挟幼主孝静帝元善见,从洛阳迁都至邺城,因嫌北城狭窄,遂筑南城。东魏、北齐时都城所在地。


图:漳河大桥

查地方史志,历史上漳河多次改道。自明以后,漳河在邺城附近决口,改道冲刷,破坏遗址的有六次。而铜雀台在明末已被漳水冲没。

清乾隆年间漳河成现在流向,从西向东,从邺北城和邺南城中间穿过。将邺北城南垣和邺南城宫殿区一部分吞入腹中。


从建安十五年到大象二年的370年间,邺曾几度为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考古发现,邺南城南墙上共开有三个城门,中为朱明门,东为启夏门,西为厚载门。朱明门是邺南城通往宫殿区正门,是邺南城南北中轴线上最重要的一个城门。尽管邺南城朱明门遗址已遭到破坏,但是通过全面考古发掘,仍使我们了解到它的形制、结构和年代。其平面布局和建筑构造,有着鲜明的特点。朱明门的发掘,对于考古学、建筑史、城市规划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考古队基本完成对邺南城遗址勘探与发掘工作后,一座气势恢宏的帝王之都便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邺北城、邺南城遗址平面复原图

[

邺北城平面布局,已形成中轴对称,分区明确,棋盘格局。这种规制,标志着我国都城发展史的一个新的阶段,改变了汉代以来宫殿区分散的布局;都城规划中轴线的形成,使都城规划更为对称规整。邺南城以朱明门、朱明门大道、宫城正南门、宫城主要宫殿等为中轴线,呈严格的中轴线对称布局,这一成功范例,受到隋唐都城设计者的重视,成为隋都大兴城、唐都长安城规划建设的直接渊源,甚至也影响到日本城市规划建设。

]

张子欣先生站在朱明门考古旧址上,给大家上了一节生动的考古课。

城门命名探源:

邺南城南墙三门命名,张子欣先生认为,朱明门正南方,地支为午,八卦为离,离为火,五行为火,四季为夏,颜色为赤,四神为朱雀,日行正午,高挂中天,为一日内最亮点。光源高悬,亮度为最,即为昼最明亮之时也。赤者朱也,取朱雀之朱,最亮时为明,是为朱明门也。厚载门,位于西南方,为坤位,它与位于西北的乾门是相对的。已命了一乾门,为避免雷同,用了坤卦象一句话:君子以厚德载物,叫厚载门。东南方是春末夏初,是开启夏季的意思,谓之启夏门。

 

门的命名是很有学问的,同样我们看邶北城门命名。邺北城:东方四季代表春,所以东门叫建春门。西门叫金明门,也叫白门,因西方日落地方,预示日暮西下,西方,四季代表秋,五行代表金,秋、金皆白,收获之季兆。过去也有对罪犯在秋季推出西门斩首之说。所以政府建在东街是吉兆,坐落在路北是向阳的。故开创了政府建在城市东街路北的先河。

图片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驱车过朱明门,直接沿中轴线向北穿越至邺南城宫殿区了!



第四站:

大庄严寺

正在发掘的大庄严寺遗址现场


唐朝诗人杜牧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实南朝佛教远不如北朝盛行。东魏、北齐时,仅京都邺下,就有大寺四千所,僧尼八万人。全齐境内,有寺院三万所,僧尼二百万人。按文献记载:北齐全国总人口二千万。僧尼占到十分之一。

【影视剧照】

邺城成为当时全国的佛教文化中心,但遗憾的是,长久以来,在邺城周边一直未发现皇家佛寺遗址。直到赵彭城北朝佛寺遗址(北齐武成帝高湛建造的大总持寺)和大庄严寺遗址的面世,两座神秘寺院才终于揭开面纱,它们就是北齐时期有名的皇家佛寺大总持寺和大庄严寺。这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高级别的佛寺遗址之一。

大庄严寺遗址现场

链接:“修定寺塔”

[一口气读完安阳通史]修定寺塔

第五站:

金凤台(邺城三台遗址)

[地址:河北省临漳县香菜营乡三台村]

村名考释:


三台村,建安十五年,曹操在邺城西墙北部筑铜雀台,后筑金虎台、冰井台,合称三台。邺都废毁后逐渐有人定居,形成村落。《邺乘》录用宋《相台志》临漳县村名,没有此村。在明代为台下村,清代为三台村。


三台遗址

邺城位于漳河北岸的临漳县、磁县交界处,距临漳县18公里、磁县5公里,分邺北城、邺南城两处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负责人张海林已在门口恭迎多时。张海林为现任临漳县文物保管所所长,是张子欣先生的学生。



此次研学旅行的重点即是走访邺城三台遗址。这里是本次研学导师张子欣先生长期工作过的地方,是当年临漳县文物保管所及邺城考古队驻地。故地重游,自是感慨万千。


后人熟知铜雀台,多因唐代诗人杜牧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识前朝。东风不与周郞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其实,三台与邺城在当时就已经名扬四海。西晋著名诗人左思《三都赋》写成之后,人们竞相传抄,纸张奇缺,洛阳纸贵。其中魏都即指邺城。那么哪三台呢?是曹操于建安十八年以邺城西北角城墙为基础建造的三座高台:金虎台(后为避后赵石虎名讳,特在金虎台上置金凤一尊,从此更名为“金凤台”)、铜雀台(或铜爵台,爵和雀通用)、冰井台。


中间的铜雀台高10丈,有屋120间,南北两侧的金虎台(有屋130间)、冰井台(有屋140间,冰室3)高8丈,各相距60步。上有浮桥式阁道连接。后赵石虎主政时,将三台增高,于铜雀台上起五层楼阁,外镶大砖,并加以装饰,比曹操初建时更加雄伟壮观。


三台用途:吟诗作赋,宴饮宾客,军事训练,战备地点。且看十九岁的陈思王曹植登台赋诗,援笔立成,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铜雀台赋》——


才子登场 

图片

铜雀台赋

魏晋:曹植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三国志》


考古论证:铜雀台还是金凤台?

铜雀三台,历经千年风霜,或毁于战火,或因漳河改道泛滥冲刷,早已断壁残垣,面目全非。

到明代中期,连高大的部井台和铜雀台大半也被冲没。现在地面上公存金凤残台和铜雀台的东南角。后世游人多将金凤台误认为铜雀台,一直误传到现在。实际上,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是金凤台。

质疑探究:真的有转军洞吗?

在金凤台脚下有一个通台的洞叫转军洞,这就是传说中的曹操的转军洞。


有个相关故事:曹操的兵,数不清。关羽降了曹操,曹操爱将爱才,想笼络关羽,怎奈关羽心系刘备,于是曹操想让关羽看自己兵力强胜,以诱其心。这一天,曹操邀关羽观看在邺城西门金明门外举行阅兵仪式。


阅兵开始后,只见曹兵阵容强大,从讲武城浩浩荡荡开过来,兵马雄壮,刀枪曜日,甚是壮观。尤其是曹操行兵布阵非同一般,往来反复,首尾相衔,变化无常。关羽有心摸清曹兵虚实,但他点来点去,怎么也点不清曹兵数目。后来关羽想了一个办法,趁曹操不备,用佩剑将一匹白马的尾巴削掉一截,后来仔细观察了一会儿,见这匹马又转了过来,才弄清了曹操原来在城下建造了暗道,军队入金明门进转军洞,转入暗道,又往讲武城去了。


请你考证

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嘿嘿



第六站:

兰陵王墓

[地址:位于京广铁路西侧的河北省磁县境内。

该墓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磁县北朝墓群之一]


兰粉

就是电视剧《兰陵王》中英俊潇洒、大名鼎鼎的美男子兰陵王吗?

怎么知道这是兰陵王墓呢?

理性君

碑刻,场地南沿有兰陵王墓碑。墓碑一半露在地表以上,另一截陷在地表以下,而碑座的石刻   更是陷在低层。碑首是篆书,正文是隶书。字体遒劲有力,可惜年深日久,部分文字已斑驳不清。据此考证此处为兰陵王墓。


兰陵王

兰陵王,何许人也?

兰陵王是古代出了名的美男子,北齐大将。姓高名肃,字长恭。是北齐神武帝皇帝高欢之孙,文襄皇帝高澄第四子,被封为兰陵郡王,故称兰陵王。

兰陵王在今天“出名”很大程度上是大家看电视剧《兰陵王》的结果。那么,史书中记载的兰陵王是什么样子呢?

史料实证


兰陵武王高肃,一名孝瓘,字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据《北齐书·卷十一·列传第三》、《北史·卷五十二·列传第四十》

何谓《兰陵王入阵曲》?


《旧唐书·音乐志》记载:“代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挥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舞者代假面具,紫衣金带,手执金桴...”

这样看来,中原地区儿童玩耍戴鬼脸的祖始就是高长恭。这也是后世脸谱的雏形。有专家称之为后世戏剧之源。

舞蹈视频链接:兰陵王入阵曲


《兰陵王入阵曲》被认为是中国戏剧史上举足轻重但又早已失传的“大面戏”的源头之一,是我国记载的最早的戏剧。相传在南北朝时期便已上演,后来因遭禁演,逐渐失传。但许多学者认为《兰陵王入阵曲》在日本还在流传。长期从事南北朝史研究的马忠理致力于寻找《兰陵王入阵曲》,他经过研究发现,这首曲子经由遣唐使传入日本,并在日本民间流传开了。而日本对于大唐文化有一套十分严格的“袭名”与“秘传”制度,使得人们可以在千年之后还可以欣赏到最接近原貌的《兰陵王入阵曲》。


第七站:

天子冢

[地址:我国南北朝时期东魏孝静帝陵墓,位于磁县县城之南,属于北朝墓群之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子冢是东魏孝靖帝元善见的陵墓,是北朝墓群中最高、最大之墓。

据考证,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权臣高欢,以及北齐历代皇帝、王公贵族均葬于邺城西南磁县境内,整个陵区东西约15公里、南北20余公里。


图片

这段历史有点乱......

图片

北魏末年,权臣高欢把持朝政,拥立元侑为北魏皇帝,是为孝武帝,高欢被封为大丞相。公元533年,孝武帝被逼出走。高欢另立11岁的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靖帝,实为傀儡,迁都与邺。形成东魏、西魏对立混战的局面。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高欢死。后其子高洋即位,进一步控制东魏大权,武定八年(公元551年)高洋强迫东魏孝靖帝禅位,高洋即皇帝位,国号齐,史称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2年)12月元善见被高洋鸠杀,时年28岁。史载孝靖帝能文能武,品行高洁,但免不了被杀的下场。次年三月二日,葬于邺西陵,即"天子冢"。


【且听我慢慢道来......】


此冢向西数十里范围内,应是东魏元氏家族王陵区域。漳河之南,临漳县境西南角到安阳县(今安阳市殷都区)北境,一直向西南到北岭等广大区域内,为东魏、北齐高官贵臣墓群。

【南水北调文物展出】


>>>

"七十二疑冢"<<<

【安阳人讲安阳历史】曹操当年那些事儿


关于曹操陵墓,在历史上有很多传说,特别是受到《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影响,"七十二疑冢"之说流传甚广。事实上,考古学家都证实了所谓"七十二疑冢"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并指出其确切数字也不是七十二座,而是一百三十四座。

水声台阶之谜


在天子冢北侧的109级水声台阶,人沿北坡台阶上下可听到清脆悦耳的"丁冬"水滴声。要2个人以上才能玩!彼此离得近也听不到,弄出响声的那个人自个也是听不到水声的,只有两人拉开距离,一个弄出响动,另一个才能听到水声,响声越大,水声越大。任何一个台级都行! 奇妙,少见!


第八站:

西门豹祠

[地址:安阳市殷都区安丰乡北丰村,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门豹祠属于古邺城历史遗迹的一部分,一处位于河南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北丰村(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仁寿村,另外在现在漳河的北岸河北境内也发现了有关西门豹祠的文物。

由于西门豹治邺有方,深受人民爱戴,后人修祠建庙,以为祭祀。早在汉代时已有西门大夫祠,历代都很有规模,至民国间为战火所毁,地上建筑无存,遗址碑刻尚在。


补脑:

西门大夫祠遗址南偏东1.5公里处为安丰乡大夫村。村名与西门豹祠关系密切。早期作为看守祠庙的人,定居发展为村落,依“西门大夫”为据,取名“大夫”,沿袭至今。也有学者指出,古代有以大夫为姓者,或是以姓氏命名的村落。


西门豹的故事......

【影视作品西门豹】

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魏文侯时任邺令。关于西门豹的故事,大家熟知的是漳河投巫,"河伯娶妇"的故事。事实上,西门豹对邺地更大贡献,还在于发动当地百姓在漳河周围开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良田,造福一方百姓。

自西门豹凿十二渠灌邺后,历代都曾不断修复。东魏天平年间重修漳渠,名为万金渠,亦名天平渠。今安丰乡境内的前净渠、后净渠两村,留有天平渠旧迹。前稻田、后稻田、东稻田三个村一带曾是当年种植水稻的区域。西高穴村西北的渠沟中,仍留有天平渠闸门的遗迹。

专家考证:

西门豹渠首在哪里?

龙振山

龙振山先生研究考证认为,西门豹兴修水利修了12条渠,并不是直接在漳河上挖了12道水渠,而是以安丰乡渔洋村为渠首,开挖了一条主渠道,向下延伸,逐步地开挖了12条分支。

这种设计非常科学,其工作原理同都江堰宝瓶口的工作原理非常接近,却兴建早于都江堰近200年,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

渔洋文化链接:

三户津漳河晚渡,六千年古道天涯——龙振山为安丰文化代言

文物释义:西史二八???

嘉庆年间的断碑,“西史二公”是指西门豹和史起两位在邺城留下美名的贤令……

(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安邑人,魏文侯时任邺令。史起,战国时人,仕于魏,魏襄王时任邺令)


曹操

说曹操,曹操到

曹操对西门豹非常崇敬,就连自己死后都希望埋在附近。在他的《终令》《遗令》中明确交待:“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从西门豹祠出来,落日余晖映照在昔日断壁残垣与旁边的现代京广线上,纵横交错。

我们踏上了归途。

不禁想起了郭沫若在1959年参观殷墟后所写的诗句:“中华文化殷创始,观此胜过读古书”。


在实践中研究学问,在旅行中增长见闻,

在思考中感悟真理,

这正是我们此次研学旅行活动的初衷。


专业提供

公司年会、奖励旅游、年假旅游、休闲聚会

让您的会议更加体面,更多互动,更有新意!

长按“识别二维码

广西旅游超市

旅游 | 自驾 | 户外 | 旅拍 | 门票


长按,加入旅游微信群

旅游咨询一13277724168 果果

旅游咨询13277764168 莉莉

旅游咨询三13277784168

公司团体咨询18077191998 谢经理

经营许可证号:L-GX-CJ00034



评论